党群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天地 » 精神文明 »

让节水成为我们的文化
作者:    来源:中国水利报现代水利周刊     日期:2008-12-08
高而坤:节水文化需要传承中拓展升华
“和谐的节水文化应该由全社会来共同创造”
高而坤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亲近水,认识、利用、治理、保护水的过程中,领悟出许多智慧的哲思,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孩提时,我就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对亲兄弟,弟弟总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而哥哥的生活却很富足,弟弟很纳闷,于是跑去哥哥那儿讨教,哥哥拿出一大一小两个木桶,让弟弟从井里取水。哥哥先让弟弟用小桶打水,大桶装水,弟弟忙了半天还是无法取水回家。因为大木桶是漏的,留不住水。哥哥又让弟弟用大桶打水,小桶装水,尽管大桶每次只能取到一点水,但由于小木桶完好无缺,还是能留得住水,弟弟终于取回了水。平时过日子“大手大脚”的弟弟一下子明白了哥哥的苦心,也明白了哥哥的富足来源于日常的勤俭节约。
这个故事蕴含了勤俭节约的道理,同样也引发了我对节水的思考。如果我们取用水的态度是“大手大脚、随心所欲”,好比那只漏水的大木桶”,纵然水再多,也不够用;而如果人人都能有节水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点一滴水做起,那水资源就一定会可持续利用,也一定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培育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形成了节约水、爱惜水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的节水意识、节水行为都是传统节水文化的一部分,至今都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正是这些传统节水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才使得当下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提出,便被公众接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才使得我们举办的一些节水宣传活动,无论是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还是漫画大赛,总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传统节水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毫无疑问,在当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需要弘扬传统的节水文化,使更多的入意识到节水是一种美德,使节水成为公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唤起公众投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节约和保护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
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节水文化的内涵需要在传承中拓展、丰富。现在,人们把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这无疑是可贵的,因为这表明他有节水的意识和行动,但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赋予节水文化新的内涵。节水型社会建设,我们一开始强调的就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包括多个方面,不单纯是采用节水龙头、节水器具这些节水设备和家庭的一水多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有利于节水的机制,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强调把节水贯穿于水的配置、水的循环以及用水过程。故此,节水意识、节水行为、节水科技以及节水法律制度等都应该在现代节水文化中有所反映。
正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一样,和谐的节水文化也应该由全社会来共同创造,而不仅仅是由某一个行业部门或者某一个专业部门来完成。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我们通过与教育部联合开展学校节水教育宣传活动、编写节水知识读本、举办全国学生节水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让节水教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节水的习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节水的“种子”;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开展节水中国行,举办全国节水知识竞赛、全国节水技术展览,广泛发动社会公众了解、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很好片子--《水问》。它把一个个长期困扰人们的科学难题,以通俗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用现代的传播手段表现出来,宣传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是节水文化的表现形式,这种宣传教育方式,值得我们今后在推进节水文化建设中借鉴和参考。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社会部门和社会工作者能参与到全社会的节水文化建设中来。


李佩成:节水文化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教育社会成员要把节水意识和行为美德传承于后世”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变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共产主义文化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优秀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节俭的美德和节约的习惯。这种美德和习惯无疑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行为,包括人对水
的节约行为。尽管文化不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强大的心态约束功能,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传承性。
如果社会能够不断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人们的文化或文明素质,大家拥有了社会主义先进精神文化,便会自觉地爱惜和节约资源,爱惜和节约水。因此,推进和塑造先进文化,对于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倡社会人的节水意识,改善节水行为,增强节水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真正的节水文化只能形成于节约型的社会中。当然,我们也可把发展节水文化作为突破口,塑造节水文明和节约文明。因此,我们所需要的节水文化既是为实现节水型社会服务的,也可以成为契机,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形成,从而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认为,这种节水文化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一是通过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变社会成员不珍惜水的传统观念,从理性上认识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二是改变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习惯,养成节约水和保护水的自觉行为。三是爱惜和自觉保护水利设施,并把这种行为视为公民的义务。
四是教育社会成员要把节水意识和行为美德传承于后世,从而使节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这些节水文化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法规、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等上层建筑,也就是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形成节水文化,社会各界也要为此做出相应的努力。
形成节水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计划有目的地促其形成。为此,我认为应做如下的不懈努力:
第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加入节水文明的内容,并用各种方式向人们宣传建立节水型社会与发扬节水文明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力争将节水和节水文明核心要义写入中小学生的课本之中。
第二,要组织力量研究节水文明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作为水法的补充和延伸,做到依法管水、以德治水,要特别警惕和谴责对水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掠夺式开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与提高。
第三,要按节水技术和节水文明的要求与标准,逐步改造不合时宜的水利工程,严防“跑冒滴漏”,力争精美宜人,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要深化节水文明的科学研究,要解剖人与水的全面关系,包括精神层面的关系,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对水的合理需求量,分析人的浪费行为心态及其调理机制。
第五,要认真总结和梳理人类,特别是具有节约文明传统的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关于节水方面的论述、典籍、要诀以及有关的伦理道德等,让文明的传承功能促进当今节水文明的形成与发扬。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050224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