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情动态 »

向着光 成为光 散发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走笔
作者:杨卫 王小占    来源:综合部,博士后工作站     日期:2024-03-13


新春伊始,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捷报频传:申报的“基于城市洪涝模型确定湖泊分期调度水位的方法”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基于GSWD数据集和实测水位数据的湖泊湖底地形图绘制方法”发明专利近期授权

该站杨卫博士主编的《基于城市水安全的河湖网络水位调控和水力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并编入《博士后文库》据悉,全国同批次仅30部专著获此资助这是我司首次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出版专著,是对公司培养博士后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极大肯定。

2015年,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2017年正式启动博士后招收工作。目前,公司共招收博士后人员4名,其中出站博士后3名、在站1名。

如何在水利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向着光、成为光、散发光?9年来,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得到了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人社厅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资助,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终牢记做好湖北水利科技支撑的初心使命,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和培育体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制度创新,优化成长环境

公司积极探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模式,建站以来,出台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等5项规章制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体系。

以“三优”政策为抓手,吸引汇聚人才。一是以优厚的薪资待遇聚才。提供在武汉市同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薪资和配套科研经费,享受正式职工同等的“七险一金”福利待遇,在站期间提供“两室一厅”居住,并对获得的专利、论文等科研成果进行奖励。二是以优质的培养模式聚才。实行工作站与流动站联合培养模式和“双导师”制度,成立由院士、总工程师、知名学者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博士后提供学术和业务指导;成立以博士后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三是以优越的综合环境聚才。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博士后培养,在科研攻关中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亲切关怀;出站后参加职称评审可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大力争取“水利青年拔尖人才”、“黄鹤英才”、“博士后创新岗位”等各种省市级人才奖励政策,营造尊重人才的浓烈氛围。

以“三性”原则为基础,提升培养质量。根据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和人才结构,遵循“创新性、结合性、潜在性”的“三性”原则,实行严格的招收和选拔制度。重视博士后课题过程管理,在博士后进站3个月、1年和出站前,分别开展开题、中期和出站考核,确保课题成果质量。一是突出创新性。重点考察学术创新能力,优选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博士。二是注重结合性。科研要能与我省水利重大项目相结合开展,为省水利发展提供服务。三是挖掘潜在性。优选出站后能扎根湖北,并迅速成长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复合型、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

11.jpg


笃行致远,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多年来,公司注重博士后选题的实用性,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旨在为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近几年,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青年才俊们积极投身水利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作。其研究课题聚焦湖北水利强省建设,立足荆楚安澜宏观研究视域,主要依托“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江汉平原水安全保障”等重大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在河湖生态需水、湖群多目标水位管控与优化调度、混凝土温控与保湿养护、旱涝急转及风险管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博士后课题“气候变化下平原湖区旱涝急转灾害机理及风险适应性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汉江新集水电站厂房复杂结构混凝土保湿养护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资助;“基于城市水安全的河湖网络水位调控和水力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水利青年拔尖人才发展资助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水利重点科研项目7项。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EI论文12篇,其中2篇被国际顶级期刊收录。

22.jpg

协同创新,科技赋能全面突破

公司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了湖北省水安全战略研究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组建了以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相关技术骨干为核心成员的“江汉平原现代水治理创新团队”,为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提升技术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省部级科技奖励和高级别科研项目均实现重大突破。其中,与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区水动力优化再构与自然动能高效利用”获批成为公司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牵头申报的“复杂条件下多水源多目标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大滨水城市河湖系统治理关键技术及其武汉实践”获202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提出的前沿科学问题“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如何界定?”成功入选2023年度涉水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此外,还起草了院士智库专刊“关于《汉江流域水安全战略研究》的建议”、两会提案“关于支持湖北开展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等多个政府汇报材料,为国家和省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33.jpg

44.jpg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9年来,公司全力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成为公司技术骨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闫少锋博士后入选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武汉黄鹤英才”(产业领军人才);杨卫博士后获得“武汉黄鹤英才”(优秀青年人才)“湖北省百名优秀女性科技创新人才”“湖北省直机关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喻鹏博士后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资助人选;王书霞博士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扬帆起航正当时,不负韶华启新程。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效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入站入职。同时充分利用博士后在公司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湖北水利高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全力打造湖北水利“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聚集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050224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