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工风采 » 水苑讲坛 »

中线调水规划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
作者:许明祥 刘克传 林德才    来源: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日期:2006-08-16
摘 要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之一,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难点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引江济汉 规划设计 研究成果


1.1 中线调水规划简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五十年来,长江委会同相关单位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987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9月修订)》,推荐丹江口大坝加高、调水145亿m3的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资源与水战略日趋重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在这一新的形势和思路下,长江委于2001年又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该规划修订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解决近期北方受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为主,适当兼顾生态与其它供水为目标,充分研究了各种分期实施方案后,其推荐方案为:丹江口大坝加高至最终规模,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江部分引水闸站及整治局部航道等四项治理工程,近期水平年2010年调水95亿m3,后期水平年2030年调水130~140亿m3,可满足北方受水区的需水要求。


1.2 汉江中下游现状水文情势简介

1、来水情况:汉江中下游沿线主要水文控制测站有黄家港、襄阳、沙洋和仙桃等站,根据丹江口建库后的1968~1997年实测资料分析,各测站来水流量成果详见表1。


各测站实测流量成果表(1968~1997年)
表1 单位:m3/s
历时保证率P
50% 85% 90% 95% 多年平均
黄家港站 875 485 441 341 1080
襄阳站 1060 617 564 435 1250
沙洋站 1120 674 593 456 1450
仙桃站 1040 654 592 464 1290


2、河道外用水情况:根据1997~1999年统计年鉴分析,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内现有耕地面积121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85.7万亩,总人口15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8.7万人,工业总产值达1690.2亿元,现状水平年多年平均总需水量128亿m3。

汉江中下游沿线直接从干流取水的公用或自备水厂216座,农业灌溉引提水闸站241座,总设计流量1059m3/s,总装机容量约10.3万kW,现状水平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104亿m3,其余24亿m3属当地径流供水量。

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内较大的自流灌区有罗汉寺、兴隆、谢湾、泽口以及从东荆河取水的东荆河灌区。上述大型自流灌区对汉江的水位、流量要求较高,一般需汉江流量达到1200~1500 m3/s左右时各涵闸才能引到其设计流量。东荆河在汉江流量达到880 m3/s左右时才开始分流,现状分流机率为60%左右。

3、河道内用水情况:包括环境用水和航运用水两部分。

自1990年代以来,汉江沙洋以下河段共发生过4次 “水华”现象,直接影响汉江下游各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沿线居民反映强烈。研究表明,汉江中下游“水华”发生的条件为水体中较高的氮磷浓度、缓慢的水流、合适的温度条件等,并以仙桃流量500m3/s作为“水华”发生的警戒流量。因此,汉江中下游河道维持必要的流量对保护河道内水环境非常重要。

航运并不消耗水量,但要求汉江保持一定的航深。现状丹江口~襄樊河段达到六级航道,襄樊~汉口河段基本为四级航道标准。交通部门拟结合局部航道整治,近期规划目标是将丹江口~襄樊河段达到五级航道标准,襄樊~汉口河段全面达到四级航道标准,相应最小通航流量泽口河段不小于500m3/s,汉口出江流量不小于300m3/s。


1.3 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

引江济汉工程主要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现由丹江口水库的实际下泄过程和加坝调水95亿m3的补偿下泄过程,并考虑2010水平年汉江干流的用水,演算至引江济汉工程出口汉江断面,可得到兴隆河段现状和调水后1956~1997共42年的来水流量过程,其历时保证率成果详见图1。据此过程分析如下:

1)多年平均流量和水位的变化:调水前后汉江高石碑出口断面的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1311m3/s和1025m3/s(减小286m3/s),相应多年平均水位下降0.5m左右。总体上调水后枯水流量(P=90%以上)加大,中水流量(Q=600~1300m3/s)历时减少,干流流量趋于均化;





2)灌溉保证率的变化:由兴隆河段以下的需水要求来推求调水前后灌溉期(4~10月)的分旬需水保证率,成果详见图2。由图可知,分旬保证率除个别旬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月份降幅最大,说明调水后对春灌期用水影响较大;

3)河道内水环境需水期(2~3月)保证率的变化:将上述过程演算至汉江仙桃断面进行分析,其现状及调水后(2~3月)流量大于500m3/s的历时保证率分别为87%和44%,说明调水后对河道内水环境需水条件影响较大;

4)调水后中水流量(600~1300m3/s)出现的次数由现状的718旬减少至488旬,其中800~1000m3/s减少最多,由现状的248旬减少至93旬,中水流量出现的机率大为减少,可能对河床冲淤有影响;

5)现状情况下,东荆河自流分流的历时保证率为59%,调水后其自然分流的概率下降到28%,也导致东荆河不能再作为两岸耕地的取水水源,对其沿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影响较大;

6)调水后兴隆河段600m3/s、800m3/s和1000 m3/s以上的历时保证率由现状的76%、59%和42%分别下降至49%、28%和22%,调水后中水流量历时减小会导致航运低水减载的机率增多,对航运的营运效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丹江口加坝后,既显著改善了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同时加大了汉江中下游的枯水流量(P=90%以上)。但是,调水后丹江口下泄流量减少了26%左右,必然会对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和河道外的用水条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2 引江济汉等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是

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引江济汉等工程可保障中线北调水量

跨流域调水涉及到调出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切身利益。搞好水源区的建设,减缓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前提与条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对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进行了重新复核,其结果表明,是否兴建汉江中下游工程对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有显著影响。汉江全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566亿m3,其中丹江口水库以上388亿m3,调走95亿m3后,若不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其余三项治理工程考虑兴建),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多年平均值为218.1亿m3,比兴建引江济汉工程条件增加56亿m3,与之密切相关的丹江口水库的可调水量则将会有所减少,供水保证率也将有所降低。

因此,经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安排将引江济汉等四项治理工程纳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范畴,补充汉江水量,改善航运和引水条件,以消除因调水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确实是一项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充分体现出“南北兼顾、南北两利”的战略指导思想。


2.2 引江济汉等工程有利于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该地区城镇化率较高,工业较发达,农业灌溉水平较高,汉江干流还是该地区重要的航运通道,汉江水源对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种种情况表明,在今后的十到二十年左右,汉江中下游地区对汉江水源的需求仍呈较快增长趋势。

但是,由于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水资源相对有限,而钟祥市以下又基本为平原湖区,当地径流难以利用,只能依靠汉江作为主要水源。而另一方面汉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极为不均,导致旱灾发生较为频繁,水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出现较严重旱灾的年份有1966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话:027-87275763

传真:027-87301015

邮编:430070

邮箱:hbsy_bgs@163.com

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营发展| 科技人才| 党群天地| 职工风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珞狮路290号 鄂ICP备050224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42号